每日成都 - 新闻资讯 - 财经科技 - 房产汽车 - 时尚娱乐 - 旅游健康 - 房产 - 科技 - 旅游 - 教育
logo 主页 > 每日成都 > 新闻资讯 > 正文站内搜索:
网约车新政成都宽松准入被赞 武汉限制多遇冷
时间:2016-10-20 来源: 未知 我要投搞

几天内,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以及杭州、武汉、成都等二线城市密集出台了网约车新政,与北上广深“约好了”统一的高门槛,二线城市对网约车的态度明显分化。

比如最近刚出台新政的成都,采用“平稳过渡”原则,主张开明包容的态度对待网约车,获得各方的广泛赞誉;而作为华中门户以及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的武汉,则坚持和一线城市看齐的标准,严苛高门槛的网约车规定让广大网约车司机和市民倍感失望,认为新规如果执行,就是不打算让普通老百姓坐网约车了,“打车难”、黑车横行的问题也将再次出现。

对于网约车新规,如何既见规则又见温度,考验着各地政府的创新智慧。

同属区域重点城市 网约车新政成都开明武汉严苛

今年7月28日,七部委出台的国家层面网约车管理办法,较之去年的征求意见稿删掉了数量、价格、运营资质等多项要求,被认为是对互联网分享经济的松绑,受到各界好评,而到执行层面,最近一二线城市陆续出台的地方细则,在户籍、车牌、轴距、排量等方面,每个地区的做法差别很大,在民众当中产生的影响也截然不同。

对于各地新政,《人民日报》曾在评论中指出:地方城市的网约车条文,与几个月前交通部所出台的两个文件相比,条件苛刻了许多,或有过度执行之嫌。

以中西部地区的重点城市,武汉成都为例,这两个城市在城市行政级别、区域重要性、人口以及经济规模都相当,两个城市最近前后脚都出台了网约车新政,但政策发布后引发的市场反响,却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现象。

从目前的舆论看,颇受好评的要数成都的网约车新规,开明度不仅表现在对驾驶员户籍和汽车排量松了绑,还没有北上广深要求的B级车。简言之,只要是驾龄满三年并至少持有成都居住证的老司机,拥有一台1.4T(1.6L)及以上的小排量车(成都车牌)就能在成都开滴滴了。善意满满不说,对外地司机的开放包容程度,也让成都城市形象在网友中增进了不少。

而对于武汉来说,其严苛的网约车新政则饱受争议。武汉不仅对网约车的车辆轴距做了最严格的规定,而且还要求车辆的安全气囊不少于4个,以及本市登记的车辆且年限不满三年,驾驶员同时还要具备本市户口或居住证。如果按此三个规定,整个武汉市的近80%网约车都无法达到运营要求,将导致大批网约车司机退出,市民打车难、打车贵将再次出现。

去产能流传司机面临二次就业,加大社会就业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对比成都的开明,武汉在给网约车设置高门槛的同时,并没有对“过渡期”做出明确规定,从征求意见到新政发布执行,短时间内一刀切有违“平稳过渡”的原则,这将给就业问题带来新的社会压力。

比如武汉一些从去产能流转来的司机二次失业后,没时间调整将面临收入中断的风险;迫于经济压力部分网约车司机可能去开黑车等。

据武汉市人社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市失业人员有所增多,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较2014年增长12.2%,多为去产能行业人员。另据相关数据显示,武钢就有七八千名下岗工人通过从事网约车工作实现了再就业。

比如,曾在武钢工作20多年、曾获得“武钢优秀工作者”的郑海军,因改制被分流后,后经朋友介绍成为网约车司机实现再就业,通过努力工作,被滴滴评为了2016年“全国十大司机”。在武汉,像郑海军的司机不在少数。

评论认为,网约车新政实际已经成为外界观察各城市创新开放、开明程度的风向标。

城市创新不应只停留在蓝图中 关键是解放思想以人为本

对于华中区域门户以及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的武汉来说,根据国务院提出的要求,目前正在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强大创新力、显著辐射力的国家创新型城市。但从此次网约车新政来说,武汉想要通过新经济和“互联网+”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路子有点跑偏了。

 

此前,对于各地出台的网约车地方细则草案,新华社发表评论指出,无论是网约车,还是出租车,都是要满足公众多样化出行要求。在改革过程中,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才能以网约车管理落地为契机,促进出租车行业改革深化,才能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地方政府部门应吃透政策精神,充分听取市民、司机、平台、监管部门等各方面意见,用创新和智慧寻找“最大公约数”,用勇气和魄力面对“最难啃的硬骨头”,不能让网约车细则“跑偏”。

《人民日报》也发表评论指出,关于各地网约车政策的制定,实质上是治理思维的差异,我们既可以将其视为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基础内容,也可以看作是社会民生领域内的一项重点工程。

事实上,对武汉来说,用新常态和“互联网+”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所带来的效益并不仅仅是城市经济层面的增长,更是对生活方式的重塑和再定义,无形影响着市民的生活理念,也在悄然改变着市民的生活方式。就无论是创建创新城市,还是打造中部特大城市和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说到底还是要以人为本。

如果说掌握“创新”鼠标能激活一盘大棋,在网约车这盘棋上,武汉能下得好吗?我们拭目以待。

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每日成都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时代营销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相关新闻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营销服务 - 本站历程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2 每日成都 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禁止镜像 本网禁止一切非法行为 发现立即举报 QQ:83886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