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诘难学而思,不如让教育各归其位

  • 时间:2016-11-25 11:41来源:未知 作者:beijing123 点击:
  • 中产阶层的孩子可能是中国学业压力最大的一群孩子,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熊易寒日前撰文《学而思热的背后是中产的集体焦虑》,列举中产阶级教育焦虑的三大原因,痛陈优质教育资源的集中、中产教育需求的扩大,以及社会分层的金字塔现状,是
  •   “中产阶层的孩子可能是中国学业压力最大的一群孩子,”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熊易寒日前撰文《“学而思”热的背后是中产的集体焦虑》,列举中产阶级教育焦虑的三大原因,痛陈优质教育资源的集中、中产教育需求的扩大,以及社会分层的金字塔现状,是导致教育焦虑的核心原因。同时,他直接指出“家长用短跑的心态来指导孩子的马拉松”才是剥夺孩子成长乐趣的重要因素。其实,焦虑的不仅是中产阶级家长群体。
     
      家长有心不是错
     
      作为报班的主导者,和孩子教育的主要角色,家长们责无旁贷。
     
      2015年12月,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结果发布会,调查显示:多数父母存在不同程度的养育焦虑,在“父母最担心的事”中,学习问题位列第二,排在人身安全之后。“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辅导孩子学习力不从心”等成为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面临的最主要问题。这份调研报告恰恰和“疯狂学而思”所呈现的状态不谋而合。
     
      但调查也同时显示: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和行为整体状况趋好,父母对自身教育职责的认识趋于理性,更多的家长都倾向于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并愿意陪伴孩子成长。
     
      然而,当家长没有更多精力去陪伴,学校教育不足以满足孩子的个人成长需要、互联网教育又未真正普及时,扮演“教育帮手”的培优机构自然成为家长的不二选择。
     
      一位来自北京的小学生家长说,“(培训班)确确实实给家长带来了很多帮助,让我们有意识参与孩子的学习,了解他的压力,提升学习效果,有时间去攻克其他学科。”事实上,一些教辅机构早已超越“成绩”的基础面,而是从综合兴趣培养、视野拓展、心理辅导、家校沟通等更深的教育层面,参与孩子的教育成长过程。
     
      是谁放大了家长的焦虑
     
      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惟愿家长能“上心”。然而,是什么让这份“上心”变成了焦虑?
     
      在家长意识怀揣着对更好的教育资源的渴望同时,也比任何时候都直接感受到优质教育资源稀缺所带来的威胁。更好的成绩、更好的学校、更好的人生上升通道,渐渐被寄托在学而思这类能让孩子“提前抢跑”的培优机构上——社会竞争的激烈、家长过高的期待、优质资源的稀缺,“焦虑”和“疯狂”自然在所难免。
     
      这份焦虑由来已久,也争议多年。以“小升初”为例,早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小升初”政策明晰而简单,即以考试入学为主和极少数的择优入学,保送生不足5%;90年代中后期开始实施划片电脑派位。但随着推优、特长生、“条子生”等择校途径的增多,通过划片直升、电脑派位免试就近入学方式逐渐萎缩,越来越多学生参与电脑派位却不再获派学校报到。一位业内人士指出,有的民校,甚至包括个别公办学校联手校外培训机构,私下委托机构来组织考试或竞赛,选拔优秀生源。
     
      这对家长来说,意味着他们要面临一个令人无奈的现实:在无法改变优质教育资源稀缺的前提下,要么为释放孩子天性甘愿承受掉队的风险,要么乖乖买保单、加入培优者行列。
     
      教育本应各归其位
     
      更多的家长开始趋于冷静和理性。一位上海的小学三年级女生家长说道:“导致孩子被当成机器教的,难道不是有些家长不合时宜的期待吗?!”
     
      有专家认为,与其讨论培优机构对家长焦虑的放大问题,不如回溯教育里的各方角色是否到位。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曾多次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大多数家庭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了,事实上,学校教育只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在’半成品’基础上对人进行’新的加工’。”一些教师也发出了他们的声音:“如果孩子连基本的公式都听不懂,请不要送他们来上培优!”他认为能体谅“家长想要孩子尽快出成绩”的心情,但也忧心忡忡“强迫孩子超越他本身的能力,只会破坏亲子关系,得不偿失。”
     
      正如一位家长在这次学而思事件中所感慨的,“大部分的孩子只能通过反复练习来理解题目,有天赋的还是少数。如果孩子没有天赋和兴趣,家长却一定要带他去考尖子班、超长班,那是家长的问题!”
     
      同时,有媒体也指出:升学实际上已成刚需,当政府无力提供这种刚需的时候,市场就会介入。于是,一方面,一些质量相对较好的民办中学成了许多学生的理想选择。民办中学的入学竞争越是激烈,入学考试便越发剑走偏锋。另一方面,当公办教育系统没有义务,也没有动力为这种白热化竞争提供服务的时候,这一块理所当然便成了“学而思”这类培训班的天下。
     
      在线教育可能是一把新钥匙
     
      以大数据和科技为基础的在线教育似乎让人看到了希望。
     
      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一份数据表明,2015年我国在线教育用户数达到9099.2万人,预计到2017年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将达到1.2亿,发展潜力巨大。然而,许多家长对在线教育持观望态度,一方面,父母在互联网应用上不具优势,对孩子通过互联网获得教育的效果心存疑虑。另一方面,也有家长担心多媒体化的教育内容会增加孩子们的互联网依赖。调查显示,高达95.6%的家长表示会对学生的互联网行为严厉把控。
     
      以优质师资队伍和灵活的教学方式为基础,培训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在线教育的“试验田”与“推动者”。仅此次备受“瞩目”的学而思来说,供不应求的状态使其很早便开始尝试通过互联网的杠杆作用,将优质教育资源推广到更大的人群中去,其网校已经经过3轮升级而进入”直播+辅导”的3.0”时代。2016年,由他们尝试以二次元爆笑方式去解读“量子物理学发展史”的视频节目“礼花蛋” 拿下“中国龙奖”铜奖,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斯蒂芬·霍金的天才实验室》和探索频道亚太电视网《核灾后的切尔诺贝利》等大咖节目并列。
     
      这些尝试无疑给家长们提供了一窥在线教育的窗口。大数据带来的个性化教育,以及翻转课堂等创新教育思维的运用,让家长和孩子们尝到在线教育的甜头。据2016年4月公布的数据,学而思网校注册用户已经达到 200 万,付费转换率在 12%-20% 之间。同时,趣味生动、符合碎片化时间利用特性的教育内容,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因此获得了老师和家长的喜爱。目前,“礼花蛋”在优酷教育频道点击播放量居同类栏目首位,仅在优酷已累积播放1000万次。
     
      相比传统教学有限的教学范围和刻板形式,在线教育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大数据基础上的个性化教育,移动端的碎片化学习方式,不仅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并有效解放了教师的教学潜力,让有限的优质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因而,智能减负增效或将成为缓解他们“教育焦虑”的一把新钥匙。
     
      同时,家校互通、家校共育等信息平台的建立,为家长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学习指导和服务,对家长积极参与教育、与孩子一起成长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通过新媒体的方式了解家庭教育与升学的相关信息,据统计,有1400万人成为学而思“家长帮”的注册用户,单日最高流量4100万人,月度覆盖独立用户数峰值达到3000万人。学而思创始人张邦鑫认为,在线教育行业的公司需要不断创造价值才能留下来不被淘汰,“长跑才刚刚开始。”

推荐内容